方志吉林(历史文化)丨图们江:在一眼望三国的视线里汇入大海(8) ——图们江口: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爱与哀愁和一声浩叹

发表时间:2021-02-28 06:10:58  
  

历史上,行省建立以前吉林将军管辖时期,吉林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。那时的图们江入海口,是中国内陆通向海洋的一个重要通道。在更早一些的历史光影当中,这个通道非常繁忙。盛唐的瓷器、丝绸、茶叶以及羡煞旁人的恢宏气象,经过时谓“海东盛国”的渤海国,从这里进入日本海,输送到日本、朝鲜以及更远的地方。史家将这个海上通道称为东北亚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不仅是物资贸易的航道,还是国际友好往来的通道,也是文化交流的渠道。然而,中国先是失去了图们江口,只保留了航行权利,后来航线又被阻断。这条航线曾经承载了太多的爱与哀愁,如今只剩下一声浩叹!

图片5.png

时光回溯到唐代,那时的渤海国。众所周知,那时有一条横跨欧亚两洲的国际商路,从长安出发向西,经过广阔的西域地带,远达古代罗马帝国。这就是举世闻名的“丝绸之路”。然而,对于熟知图们江流域历史的人们来说,唐代的这条丝绸之路东端到长安并未结束,它还向北继续延伸,到达渤海国的上京城后,再折向东,经图们江口一带入日本海,直达岛国日本。也许,日本才是这条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,或者说是长安至日本的另外一条丝绸之路。当时渤海国到日本有三条海上航线,其中北线和筑紫线都是从图们江口一带进入日本海。北线是从图们江口一带的波谢特港出发,向东横渡日本海,到达日本本土中部北海岸越前国(今日本福井)、能登国(今日本石川)、加贺国(今日本新潟)。这条线路是主要航线,人员来往比较频繁。筑紫线也是从图们江口一带出发,沿朝鲜半岛东海岸南行,经过对马海峡,到达筑紫(今北九州),再转抵南波江口(今大阪)到京都。这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,日本海的季节风和里曼海流为之提供了决定性的自然因素。每年9月下旬,有大陆吹来的西北风和自北向南的里曼海流,人们此时可以从渤海国扬帆赴日本;每年4月以后,海上又吹起了东南风,人们可以从日本驾船前往渤海国。这段海上航程,如果顺利的话,需要20天左右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,渤海国与日本之间使节往来不断。自渤海国仁安九年(727)至大諲譔十三年(919),渤海国访日活动共进行34次;而从渤海国仁安二年(720)至大元瑜永德九年(811),日本使节访问渤海国14次。在渤海国访日活动中,一般都由渤海王和日本天皇互致国书。据统计,现存于日本史籍中的双方国书约有40篇。渤海国与日本之间长期的密切往来,不但稳定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,还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。这条丝绸之路,是历史上中日之间的一条友好之路、和谐之路。